盜版頑疾何解?周源委員支招版權保護新思路
九游娛樂中心九游娛樂中心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6日訊(記者 李方) 這邊院線《哪吒之魔童鬧海》票房不斷攀升,那邊網絡平臺已出現多種盜攝版本,對原創作品及主創團隊帶來巨大傷害。“網絡盜版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頑疾。”全國政協委員,知乎創始人、首席執行官周源建議,借鑒“楓橋經驗”中“依靠群眾、預防為主、源頭治理、多元協作”的核心思想,構建以版權監管為主導、多平臺協同共治、全社會參與的盜版治理體系。
為什么盜版現象始終難以根治?“其根源在于利益驅動下的產業鏈運作,以及現行治理體系中存在的取證難、維權慢、懲戒弱、意識薄等短板。”周源委員表示,“‘楓橋經驗’是依托群眾開展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,將其核心思想用于打擊盜版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深化分層普法教育,筑牢全民版權意識防線。”
周源委員建議,鼓勵網絡內容平臺開發反盜版系列微短劇、文學作品等,展現盜版對創作者生存的沖擊;在熱門影視劇片頭或網絡文學作品番外篇嵌入“反盜版彩蛋”,以劇情化場景警示法律后果;同時鼓勵平臺設立“全民反盜版監督員”獎勵計劃,對舉報重大侵權線索的群眾給予版權消費券等激勵,從而提升公眾的版權保護意識和參與度。“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都可以有效降低傳播門檻、科普反盜版知識,提高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。”
除了電影,電視劇方面的侵權問題也不容忽視。《慶余年2》、《墨雨云間》、《玫瑰的故事》等爆款劇一經播出,數分鐘內便在網絡平臺出現大量侵權分享,清晰度與正版視頻相差無幾。如何明確責任,避免“一刀切”政策對創新和用戶體驗的影響?
周源委員表示,在網絡文學生產和消費鏈條上,大致可分為內容生產——如影視公司、文學原創平臺、出版社;分發——如視頻平臺、閱讀平臺;還有社交媒體、電商平臺、網盤及技術服務機構等多方平臺。“的確存在利益訴求不同,責任劃分不清的問題。因此,我建議由國家版權管理部門牽頭,聯合各平臺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。”
他進一步表示,該機制需要有快速響應規則,不論在哪個環節發現侵權行為,都可以通過統一接口向協作平臺提交證據,觸發技術核查義務;而涉事平臺應在限定時間內啟動侵權程序,切斷傳播路徑,并及時將信息傳遞至協作平臺;在協作平臺接受明確的盜版線索之后,應當展開全網篩查,對實施盜版的主體或個人采取封禁賬號、凍結資產、固定證據等一系列措施,并及時將信息傳遞至監管部門作為立案依據。
“這種多方協同的‘技術+機制’創新,既能降低權利人的舉證成本和維權周期,又能為行政執法提供符合司法認定的證據鏈條,最終形成‘侵權發現-證據固定-快速處置’的閉環治理體系,推動版權保護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型。”周源委員說。
作為內容平臺,知乎對盜版內容的打擊范圍已經覆蓋盜版網文網站、盜版視頻、盜版社群等多種形式,處理的盜版內容數量已達每周上千條。
“版權治理從政府單向監管向社會多元共治升級,有利于發動最廣泛的力量,徹底打贏這場攻堅戰。”周源委員說,“未來,我會繼續立足互聯網科技行業,深入了解行業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,為提出相關建議提供有力支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