映宇宙落子大灣區:微短劇基地錨定羊城文化出海再添“新基建”
會上,映宇宙集團宣布與嶺南數字創意大廈達成戰略合作,該集團計劃在嶺南數字創意大廈落地微短劇基地,映宇宙集團執行總裁、總編輯夏曉暉表示,微短劇基地初期規模預計達五六百人,“大灣區的技術、人才和政策優勢,將為我們打開‘新基建+文化出海’的黃金窗口。”
作為直播行業的早期拓荒者,映宇宙(原映客)曾憑借“視頻美顏秒拍”“虛擬禮物變現”等創新技術掀起“千播大戰”,并推動直播與電商、社交等場景的深度融合。2022年更名為映宇宙后,公司的戰略重心開始向大灣區傾斜。兩年間,映宇宙的大灣區團隊從500多人擴張至近2000人,業務覆蓋廣州、橫琴、深圳三地,形成移動直播、互動社交、微短劇、婚戀相親四大板塊的“灣區矩陣”。
此次戰略合作的核心,是未來將落地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微短劇基地。根據規劃,基地初期將容納五六百人團隊,覆蓋項目策劃、編劇、制作、投流、版權運營等鏈條環節。“微短劇是集團未來最重要的業務方向之一,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微短劇基地將成為這一戰略的‘核心引擎’。”夏曉暉強調。
實際上,映宇宙集團的“灣區故事”已經從非遺傳承與經典煥新兩條路徑展開。在非遺領域,其打造的廣州南沙非遺香云紗題材短片《生生不息》將百年非遺技藝與當代匠人故事結合,后續改編的微短劇版本在多個平臺播放量顯著攀升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生生不息》入圍了中央網信辦2022中國正能量“五個一百”網絡精品征集評選“網絡正能量音視頻”,還在第二屆“錦繡中華 大美嶺南”網絡視聽節目品牌促進計劃活動中被評為優秀短視頻作品。此外,映宇宙集團打造的中醫藥文化短劇《弗拉基米爾的選擇》則以跨國視角傳播傳統醫學,成為文化出海試水樣本。
在經典煥新方面,映宇宙正推動經典粵產影視IP改編,如《公關小姐》《外來媳婦本地郎》等作品正在洽談短劇化開發。夏曉暉表示:“這些IP自帶情懷流量,不僅能喚醒本地觀眾記憶,還能吸引全國乃至海外對嶺南文化感興趣的群體。”
國內的微短劇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,截至2024年九游娛樂中心底,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504億元,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.62億人,并首次超越電影票房。但隨之而來的,是微短劇監管趨嚴、同質化競爭加劇的現狀。
對此,夏曉暉坦言:“微短劇的野蠻增長期已經結束,未來要往精品化、品牌化的方向發展。”目前,映宇宙已整合編劇、制作、投流、版權運營全鏈條能力,單集制作成本大幅提升,題材從“霸總爽文”轉向職場、家庭等現實賽道。另一方面,映宇宙也在探索除用戶付費以外的新商業模式,例如與家電品牌合作的定制微短劇,將產品功能自然植入劇情,既滿足品牌曝光需求,又提升內容質感,“我們不再追求短平快的流量,而是希望用高品質內容建立用戶長期黏性。”
轉向海外市場,成為破局的關鍵一步。“一些調研顯示,西方用戶甚至比中國更接受付費快內容,這是萬億級機會。”夏曉暉透露,映宇宙目前有專門的微短劇出海團隊,且出海策略從簡單的翻譯、換臉,到國內短劇的海外劇情重拍,再到根據當地文化、社會現狀重新編寫劇本等,他們都有嘗試。“目前我們微短劇出海的占比還比較少,但對其未來發展是非常看好的。因此廣州本身坐擁的出海優勢也是我們所看重的。”
選擇大灣區,更是多重優勢疊加的結果。夏曉暉分析稱,隨著中國文化出海布局加速,針對微短劇行業的版權保護、跨境結算等配套政策陸續釋放信號。嶺南數字創意大廈作為“灣區文化出海窗口”,正成為承接這些政策紅利的樞紐平臺。
此外,羊城創意產業園及嶺南數字創意大廈聚集的影視制作、海外發行等產業鏈企業,進一步強化了落地價值。“微短劇不是孤立的創意生產,而是需要編劇、投流、版權運營、跨境服務的全鏈條配合。”夏曉暉表示,未來基地將與園區企業協同合作,打通從內容創作到出海落地的完整生態。
在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規劃中,映宇宙的目標不僅是業務落地,更欲以“鏈主”身份重構灣區數字內容生態。“古代劇在橫店,現代劇在西安,但是廣東還比較缺乏劇集拍攝能力。”夏曉暉稱,希望引入拍攝團隊和設備供應商,進一步完善本土制作能力。
“鏈主不是獨狼,而是頭雁。”夏曉暉強調,未來將推動更多嶺南文化IP通過微短劇“活起來”。“大灣區不缺故事,缺的是把故事變成全球流量的人。”夏曉暉強調,映宇宙希望助力構筑嶺南文化的產業新高地,通過微短劇激活嶺南文化IP的全球生命力。